上海交大人投身一线 众志成城 科技战“疫”
发布时间:2020-02-04 20:47:00

上海交大人投身一线 众志成城 科技战

纳米大能量 交大智慧为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124日,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盒出炉,全国人民备受鼓舞。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教授、徐宏研究员团队历经数年研制并实现产业化的纳米磁性载体,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实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高效分离、捕获与快速检测。该项技术应用于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成为首批4家获证企业之一,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上海交大人正夜以继日奋战一线,发挥产、学、研、医相结合的优势,在各行各业科技战“疫”,为构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夺取全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坚定前行。

生医工人解“燃眉之急” 为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紧缺成为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遇到的难题之一。124日,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了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的检验,成为我国法定检验机构检定合格的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同时,该产品于126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内首个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教授、徐宏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纳米磁珠作为提取病毒核酸的核心载体,联合核酸扩增检测试剂,实现针对新冠病毒全自动、全封闭、高灵敏地检测。此试剂盒与检测系统不仅可大大提高检测通量、缩短检测时间,并且可以有效杜绝样品间气溶胶污染,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批件后,这种试剂盒已被发往各地医院、疾控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用于测定疑似患者样本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

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肆虐的疫情,上海交通大学生医工学院除了科学理性积极妥善做好院内防护,更是分秒必争抗疫“前线”贡献交大智慧。古宏晨教授、徐宏研究员团队的该项技术在为历次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防疫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再一次为国家的疾病防控贡献力量。

凝练“两院两平台”格局,承担“新工科”使命,持续发力

 “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民生一线中,把成果放在解决临床医疗难题上”,这是交大生医工一直以来的情怀和追求,生医工学院秉承着“医工交叉、国际化、创新转化”的办学理念,努力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为攻克人类重大疾病难题、健康中国、美丽世界持续输入交大生医工力量!

在“健康中国”智慧诊疗的新时代战略引领下,“精准医疗”“脑计划”“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国家重大重点专项相继布局,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生医工学院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近年来学院深化强化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与闵行区政府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徐汇区政府共建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与长三角城市南通(崇川)共建“医学仪器与智慧诊疗创新中心”,与此同时,聚焦学科领域,成立了医学仪器与智慧诊疗平台和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凝练形成了两院两平台的战略新格局。

探索医工结合新模式,营造多学科交叉氛围,为科研攻坚保驾护航

上海交通大学为充分发挥医、工(理)学科优势,促进医工交叉融合,创立医工交叉研究基金(以下简称交叉基金), 经过12年的实施,搭建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形成了临床需求驱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打造了一批交叉研究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学校优势学科群的发展,在全国高校学科交叉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关注。

交叉基金确立以解决临床实践问题为主要目标,以临床医生和理工科研究人员协同合作为主要方式,曾于2007年和2010年资助古宏晨教授团队进行磁性纳米材料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为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的成功研发的前期积累创造环境。为有效应对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进一步发挥基金在开展疫情应急防治技术攻关中的作用,交叉基金正积极组织“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攻关专项”对相关研究进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