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探访| 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创新器械与智能计算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02-18 11:14:21


1. 实验室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创新器械与智能计算实验室(Cardiovascular Innovative Instrument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LabCIIIC

2. 团队主要成员:涂圣贤、张素、王富、楚淼、余炜

3. 实验室官方网页:https://ciiic.sjtu.edu.cn/

4. 实验室简介:实验室成立于20147月,隶属于陈亚珠院士创建的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课题组长期以来坚持以解决冠心病诊疗临床痛点问题为导向,开展心血管成像及生理功能学评估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团队现有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2名,助理研究员2名,博士后1名,在读研究生16名。CIIIC实验室原创的QFROFRUFRRWS等序列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在Lancet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百余篇原创论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超过50项。与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博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与牛津大学多学科影像介入中心 (AMIIC)建立国际科学战略合作,携手建设心血管有创影像核心实验室。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及2022年度EuroPCR大会评选的全球心血管器械最佳创新奖与Jon Dehaan 基金会奖金。团队研究转化的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产品有3项被国家药监局评审为创新医疗器械并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获欧盟CE认证,1项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在国内外几百家知名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临床应用。


 CIIIC实验室成员合影

一、教师团队

涂圣贤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会士(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士(FESC),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疗仪器纵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成像与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血流储备分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人工智能;介入器械。

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创新器械与智能计算实验室(CIIIC)与牛津大学多学科影像介入中心 (AMIIC) 心血管有创影像核心实验室科学负责人(Scientific Lead)。任国家“十三五”首批数字诊疗重点研发专项负责人、主持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76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68.9。以第一发明人申请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内授权28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际授权21项。创新性地解决了冠脉生理功能学和斑块易损性评估的关键问题,并成功实现了临床转化。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2年EuroPCR大会国际心血管器械最佳创新奖、第四届转化医学创新奖等荣誉。

张素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图像引导治疗技术;辅助诊断分析。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 合作主持3项上海交通大学医(理)工交叉基金、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子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863子项目等。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十完成人)。

王富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超分辨荧光与光谱成像;多模态光学诊疗

2006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2011年获得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理学博士,2010-2011年获得中德联合培养项目,于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学习,合作导师Prof. Dr. Wolfgang Knoll。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学金、中科院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1-2014年分别在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导师Prof. Dr. Stefan W. Hell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弗莱堡大学,合作导师Prof. Dr. Bernd Fakler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特聘专家,主要从事超分辨荧光成像及多模态光学诊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等项目。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激光杂志社、BMEMat、JIOHS等期刊青年编委。

楚淼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影像深度学习,斑块稳定性评估,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在EuroIntervention(IF=6.2)、Atherosclerosis(IF=5.3)等心血管国际前沿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10篇。提出基于OCT影像的斑块自动分割与定量评估算法,入选欧洲介入心脏病学大会EuroPCR的“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与首次公开报告”。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八完成人)。

余炜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冠脉生理功能评估,医学图像处理

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在EuroIntervention(IF=7.7)、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IF=7.5)等心血管国际前沿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5篇。提出基于腔内影像的FFR快速计算方法(OFR与UFR),一项OFR的研究入选2019年EuroPCR大会“最新揭晓临床”。获得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提名论文,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九完成人)。


二、主要学术成绩与最新研究进展

(1)    定量血流分数(QFR)技术

提出QFR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介入导管室实时计算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准确度达到92.7%,获得国际上同类产品的首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上市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AVOR III China表明QFR指导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降低了35%的一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Lancet》(IF=202.7),研究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评选的《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

(2)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光学血流分数(OFR)与脂质纤维帽比值(LCR)

创新性实现一根导管同时获得冠脉功能学与斑块易损性评估,诊断冠脉狭窄生理功能异常的准确度达93%。LCR将易损斑块的识别推向智能化与客观化,对纤维、脂质和钙化斑块成分的自动识别准确度分别达到97.6%,90.5%及88.5%,结合LCR与OFR显著提升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靶病变远期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

联合OFRLCR的冠脉功能学与斑块易损性评估示例

(3)    血管径向壁应变(RWS)技术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动态冠脉造影获得斑块稳定性评估,验证了RWS可以提高易损斑块识别准确度以及非阻塞性病变远期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相关研究发表在JACC(IF=24)等心血管国际知名期刊,获得2022年欧洲心血管介入年会EuroPCR心血管器械最佳创新奖(Jon DeHaan Foundation Award),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个来自亚太地区获得该奖的项目。

SEQ \* ARABIC 4 血管径向壁应变(RWS)分析样例

三、学生培养

团队坚持育人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升自我,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在读研究生16人(博士生12人,硕士生4人);已毕业研究生18人(博士生5人,硕士生13人)。团队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人次,校优秀毕业生6人次,2019届硕士生常云霄获得2021年全国、上海市五一劳动奖,2022届博士生余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度优秀博士提名论文。

SEQ \* ARABIC 5 毕业生常云霄获2021年全国、上海市五一劳动奖颁奖现场

四、     团队寄语

我们是富有创新力和生命力的研究团队,秉承陈亚珠院士科学严谨、突破自我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未知,锐意进取。我们更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充满生机与朝气,每位成员都是闪亮的一颗星,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此照亮共同推动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实验室招募

(1)     诚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名:https://ciiic.sjtu.edu.cn/?zhaopindongtai/(招聘链接)

(2)     诚聘博士后3名:https://ciiic.sjtu.edu.cn/?zhaopindongtai/(招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