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林秋宁、朱麟勇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上报道关于水凝胶技术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222023-08
水凝胶是一种高含水的材料。而水作为独一无二的生物介质,能够运载大到细胞,小到分子等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正因如此,水凝胶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利弊相随,高含水特性也使得水凝胶内部可用于抵抗外力的高分子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水凝胶材料天生软而弱。为了提升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新的水凝胶构建策略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双网络策略,在提升水凝胶韧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现有策略多涉及冗长制备流程,即以牺牲制备速度换取力学性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作为材料学长久以来面临的共性难题,强度与韧性难以兼顾的矛盾同样存在水凝胶材料中,甚至更为突出,并且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叶坚教授课题组利用液态金属纳米颗粒证实颗粒硬度对肿瘤细胞内吞能力的关键影响
42022-11
纳米颗粒作为新一代药物载体近年来在新冠疫苗、肿瘤治疗等领域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状态等特性已被证明能够显著影响其被肿瘤细胞吞噬的效率,从而决定了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然而,纳米颗粒的硬度鲜有人研究,特别是在涉及到纳米颗粒主动或被动靶向癌细胞的情况下,其对细胞内吞的影响尚不清楚。另外,要获得粒径、形状和表面电荷等特性都相同而只有硬度不同的纳米颗粒,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情。
重磅!Nature Cancer|我院Med-X-仁济干细胞中心高维强/朱鹤团队发现: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Gremlin1
312022-05

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androgen receptor pathway)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简称PCa)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靶向拮抗AR信号通路的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简称ADT)是临床上最为经典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多数患者在短期疾病缓解后会出现治疗抵抗并且复发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ce prostate cancer, 简称CRPC)。CRPC预后差,致死率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肿瘤,各个肿瘤组织之间具有不同的AR信号通路活化程度。

我院涂圣贤教授课题组QFR技术大型RCT研究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192022-04
20224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团队涂圣贤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计算生理学QFR技术的上市后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AVOR III China研究“无创的计算生理学技术指导冠脉介入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成功入选临床医学领域《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Adv. Fiber Mater. 发表熊丽琴课题组最新成果:通过饮食改造蚕丝
242022-03
李力组合作发现Setd2对3型天然淋巴细胞和肠道免疫的调控作用
222022-03
余辉课题组PNAS:利用结合动力学调控实现超灵敏分子标志物检测
32022-03
血液中存在着大量重要的低丰度分子标志物(fM级甚至更低),其浓度远低于临床分析技术的检测限(通常在pM级)。发展超灵敏分子检测技术,实现对低丰度分子标志物的准确检测,对于发现新的疾病分子标志物、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生物传感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
口腔溃疡的福音:上海交通大学朱麟勇、蒋欣泉、林秋宁等发展神奇胶水,光照五秒即刻修复
142021-10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秋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研究员构建秒级固化、高强、高粘光交联水凝胶实现关节镜下软骨修复
282021-08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秋宁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研究员联合设计了一种超快、高强、强粘的杂化光交联水凝胶技术。
叶坚、狄文团队开发拉曼双探针比值法用于术中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
192021-08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力、高维强课题组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维持肠道上皮稳态并抑制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发生
192021-05
2021年5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力/高维强课题组在国际自由基生物与医学学会和北美氧化还原生物与医学学会的官方杂志《Redox Biology》(IF:9.986)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ETD2 Modulates Oxidative Stress to Attenuate Experimental Colitis”研究成果。该工作首次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来维持肠道上皮稳态并抑制结肠炎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发生。
古宏晨-徐宏课题组在《Small》发表封面论文:提出构建超高通量悬浮芯片的新策略
172021-05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徐宏研究团队在新型超高通量悬浮芯片的设计构建及用于单反应多指标生物检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Precisely Encoded Barcodes through the Structure-Fluorescence Combinational Strategy: A Flexible, Robust, and Versatile Multiplexed Biodetection Platform with Ultrahigh Encoding Capacities”以封面论文发表在微纳米材料领域权威期刊《Smal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