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是发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也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脂质积累形成的“透明”细胞1。遗传因素是导致ccRCC的重要原因2,其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是肾癌中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突变或功能缺失会导致基因转录紊乱,蛋白功能失调,肿瘤发生、进展、化疗耐药和预后不良3,4。但是,SETD2在ccRCC发生中的机制特征和特定信号通路的参与仍然不甚清楚。因此,加强SETD2在肾癌中调控方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将有助于理解疾病的特征和形成的过程, 并揭示相关疾病的运作机制, 对于未来的疾病预防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1月11日,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核科学与医学影像年会(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IEEE NSS/MIC)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本次会议中,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秋老师团队的陈高宇同学在第二届超低剂量PET成像挑战赛(UDPET)中再次脱颖而出,成功夺得比赛冠军。
2023年11月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与华北制药集团科研合作交流座谈会在闵行校区文选楼323成功举办。华北制药集团党委常委、华药股份副总经理高任龙,华北制药中央研究院院长胡卫国,华北制药集团科技部部长张锁庆,华北制药股份合成项目组常务副组长吴立强等集团领导莅临上海交通大学,围绕科研合作及创新转化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药学院等相关院系展开交流。生医工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平、副院长叶坚,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孙洁林,药学院副书记张宝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刚等出席座谈,各院系骨干教师参会交流。会议由陈江平书记主持。
弹性体是应用广泛的重要生物材料。本报告聚焦心血管等组织修复需要的生物医用弹性体材料,针对弹性体中低模量、自愈合这两个仿生特性与高力学强度难以兼得的矛盾以及共价交联体系难以加工的瓶颈,围绕多种类键(氢键、金属配位键、动态共价键等)交联弹性分子网络的高效构建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汇报如下工作:1)发展了酸诱导环氧开环聚合新方法,为应用广泛的聚酯类生物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高效的新途径,进而构建了在小应变下氢键低响应的杂化交联弹性体,解决了弹性体低模量和高强度难以兼顾的矛盾。2)揭示金属离子络合增强弹性体和催化动态肟氨酯键重组的双重作用机制,解决了弹性体自愈合性和力学强度此消彼长的矛盾,为软而强韧自愈合仿生弹性体的研制提供了普适的分子设计思路;打破医疗器械预先体外成型再植入体内的传统思维,提出体内原位愈合组装医疗器械的策略,有效治疗了动脉瘤。3)建立了赋形材料辅助成型的策略,突破了热固性弹性体难以加工的瓶颈,基于3D打印方法构筑了可灌注可渗透的仿生微血管网,进而创制了多功能心外膜装置,在心梗治疗上取得突破。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于2023年11月22日在闵行校区文选医学楼323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本次教学竞赛特邀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志新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田作华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朱燕民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童善保教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邢磊副研究员担任评委,学院教学副院长白景峰教授出席了本次竞赛,本科教务办老师及部分教师参会观摩,竞赛由学院教学发展分中心主任郭妍主持。
Med-X创新创业训练营第五站于11月18-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上院成功举办。本站的主题是“产品的规划与实施”,通过学习产品实施阶段的研发规划、注册流程、产品检验、临床评价、以及质量管理等内容,学员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针对项目组通过的生成项目,继续细化产品方案,了解在推进中需要考虑的研发、注册、生产、质量管理等各环节因素。
为进一步促进教学理念更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于11月14日在徐汇Med-X研究院一楼会议室和11月15日在闵行文选医学楼323会议室分别召开了春季学期课程回顾工作会议。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前行力量,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动员基层党支部组织带领师生党员观看教育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从光影流淌中体悟民族精神,在故事诉说里汲取奋进力量,党员教育学习形式不断丰富,师生赤子之心得到浸润。
2023年11月7日上午,溧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永强率领代表团莅临上海交大生医工创新转化中心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平、副院长古宏晨 、副院长叶坚、先进医疗芯片研究所所长钱大宏、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韦建和、医睿星资本合伙人程思出席此次调研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