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与博动医学影像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9-07-30 22:04:00

聚焦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创新技术研发,致力于建立冠心病精准评估国际标准



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往往会被医生建议接受心内科导管室的冠脉造影DSA检查,但由于冠脉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仅为60%,如需更精准地进行诊断,则还需要接受一种叫做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检查,这是目前冠心病诊疗路径的金标准。然而做FFR检查所需费用高达1万余元,且手术复杂耗时、对患者有副作用等问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极度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应用。而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每年接受冠心病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就高达70万,另有约200万冠心病患者接受检查。此外,探索快速、有效、精准且经济的冠心病诊断工具成为目前心血管界的热点和难题。

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心脏影像产品研发的创新型企业,立志于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评估手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前沿科学探索,推动创新医疗设备的产业化进程,3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百廿年的交通大学正在逐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位列全国三甲,交大生物医疗仪器研究所历来注重医疗器械的创新与研发,此次与专注心血管创新设备研发的博动医学影像公司联手建立联合实验室,将共同打造专注心血管影像和设备的创新前沿科学研究高地,共同培养中国医学研究与医疗器械研发的创新人才。

出席揭牌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亚珠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Johan Reiber院士、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上海市徐汇区科委主任陈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曲新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高维强教授、副院长古宏晨教授,涂圣贤教授、白景峰教授、张素副教授、博动医学影像总经理刘冰、市场总监林晓杰和研发总监陈树湛,以及央广、上海电视台、东方财经、澎湃等20余家媒体代表等。




(左起:陈亚珠院士、徐波教授、Johan Reiber院士、涂圣贤教授)


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降低看病成本,提升患者预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现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然而冠心病精准评估的工具仍是稀缺的,中国原创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的成功研发正是医疗器械创新的典范,QFR不仅仅是科技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其完美契合临床和社会需求。希望上海交大-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继续深入研究,结合并发挥临床科研团队的优势,探索QFR等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社会价值,使更多患者收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导管室主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副主席、QFR临床应用专家、联合实验室顾问徐波教授讲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曲新凯教授提到,和上海交大、博动医学影像公司长期合作,不仅将带动了科研的发展,也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心血管创新技术的产业转化从而使广大患者受益。






(左起:陈勇主任、高维强教授、曲新凯教授)


打破国际垄断,建立心血管疾病精准评估的国际标准,培养高端人才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国产创新替代和高值耗材降价,使得冠心病手术耗材如支架、球囊、导丝等的价格有大幅度下降,并涌现了一系列国内创业公司。然而,类似于血流储备分数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血管内超声IVUS等高精尖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的技术和产品,仍是完全被雅培、飞利浦、波士顿科学等外企和跨国企业所垄断。中国急需有适合中国国情、医疗现状、并能有效缓解医疗财政支出的创新技术;另一方面,这些外企和跨国企业在中国基本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造成我国高端心血管评估设备的研发技术人才相对比较匮乏。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高维强教授表示,上海交大向来鼓励并支持产学研结合,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上海交大和博动医学影像成立联合实验室,将不仅在心血管成像技术、精准评估、影像后处理等领域展开前沿科学研究和产业化,致力于建立心血管疾病精准评估的国际标准,同时将共同培养高层次科研和技术人才。

“心血管疾病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民族品牌、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应是我国科研人员和民族企业的奋斗目标。联合实验室主任涂圣贤教授2014年在荷兰学成后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医疗器械创新事业做贡献。联合实验室长期以来得到海内外医院和专家的支持,其研究成果QFR技术正是医学、工学和企业结合的典范,QFR技术的临床应用将有望使心血管诊治更合理、更准确且更经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所长、上海交大-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名誉主任陈亚珠院士如是说。

“产-学-研-医”创新转化医学模式,开启创新心血管医疗器械新篇章

创新医疗设备从研发至临床普及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远比传统医疗设备的三至五年周期要长。从临床需求分析和产品定义,到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到医疗设备检测、临床验证;再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时间往往就需要五年以上,加之还要开展上市后诸多临床研究和市场推广以实现临床普及,使得创新医疗设备的周期较长。更合理、快速地实现从临床来,完成技术实现,再回到临床中去的“产、学、研、医”创新模式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快速、有效、精准且经济的冠心病精准评估手段一直是临床和医生迫切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博动医学影像公司立足临床,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展开深入临床研究与产品研发合作,自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团队涂圣贤博士课题组和博动医学影像公司开始开展研发合作,研制出全球首个基于冠脉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检测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并在首次国际多中心临床验证中取得优秀的结果;2017年,QFR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设备”特别审批,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胡盛寿院士担任主要研究者迅速完成了产品上市关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再次取得优秀的验证效果;同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的上市后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终点研究也已在计划中,预计于年内启动。由博动医学影像研发的QFR产品已经成为全球首个完成产业化的基于造影的导管室在线定量血流分数测量系统,同时也是全球唯一同时经历过国际三大心脏病介入大会TCT、CIT和EuroPCR手术转播考验的技术。换言之,通过这种高效、创新的产、学、研、医模式,从临床需求到产品落地进入广泛且普及的临床研究,有望缩短至五年以内。

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莱顿大学教授Johan H.C. Reiber院士表示:“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联合实验室前期研发成果QFR技术引起国际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其创新性被诸多顶级心脏介入专家认可,正如我们一直以来在欧洲推行的临床医生、高校、企业之间的“Triangular三角合作模式”,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上海交大、博动医学影像公司之间也正在践行这种模式。并且,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中国临床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也已经和国际顶尖专家如全球顶级心血管介入会议EuroPCR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和丹麦奥胡思大学医学院(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 Denmark)Niels Holm医生等建立了实质性的临床和科研合作。”

上海市徐汇区科委主任陈勇讲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时提到:“徐汇区深入推进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一直以来坚持打造生命科学的高地,通过坐落在徐汇的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复旦大学等高校、和8家三甲医院等资源,通过‘政、产、学、研、用’建设并扶持更多高科技企业成为独角兽;博动医学影像公司注册在徐汇区,其与交大长期合作并取得诸多成果,正是徐汇区扶持政策的杰作。”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联合实验室主任涂圣贤教授介绍联合实验室成立的初衷时表示,回顾了回国入职交大三年多以来科研以及与博动医学影像公司合作研发QFR技术的历程,分析了荷兰Triangular三角合作模式在推动荷兰医学影像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表明联合实验室要持续投入研发,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比较好的产学研医合作平台,实现心血管影像技术的持续创新,并培养更多医疗行业的创新人才。

上海交大-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将通过创新技术的研发,使冠心病的诊断精度得到提高,并研发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卫生经济学效益高的冠心病精准医疗设备,为我国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去福音,实现我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在国际上的弯道超车。


部分媒体报道参考:

澎湃: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36748

央广网: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80321/t20180321_524172782.shtml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3-21/8472995.shtml

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3/406477.shtm

文汇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180321/192875.html

新民晚报:http://newsxmwb.xinmin.cn/kechuang/2018/03/21/31370969.html

扬子江晚报:http://www.yangtse.com/app/finance/2018-03-21/535001.html

东方网:http://sh.eastday.com/m/20180322/u1a13767849.html

供稿单位:党政综合办

摄影:刘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