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博极医源”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19 20:13:00


2020年1118日,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博极医源"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顺利举行,近两百名专家学者及师生通过线下实地和云端线上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医学院联合承办,主题为医疗机器人及生物医学光子学。本次论坛设专家报告、导师沙龙、学生报告和壁报交流等环节,旨在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学术成果,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合作,共同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新路径。


1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于新上院N100会议室召开。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归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董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梅文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叶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建奇,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孔令体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元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朱麟勇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开幕式由董艳和叶坚分别主持。


王亚光院长为本次论坛致辞,他指出交叉学科的发展将推动科学和工程向着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发展,并通过今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将“交叉学科”设为第14个学科门类这一事实强调交叉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中学者的思想碰撞、学生的沟通交流搭建起一个凸显跨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良好平台,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在主旨报告环节,陈卫东教授以《手术机器人——机遇与挑战》为题,概述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讨论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面临挑战,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在科研和临床转化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几种手术机器人的研究案例探讨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郑元义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影像可视化磁控/声控纳米机器人》。他围绕“如何提高纳米载体的药物递送效率”这一话题,并就磁调控与声调控等纳米机器人调控技术,讲述了纳米载体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展开探讨了磁控/声控纳米机器人及影像可视化相关研究进展。


朱麟勇教授围绕《光化学反应构建生物医用材料》的主题,阐述了“光偶联反应”创新光交联机制,以及建立反应条件温和可控的水凝胶交联方式。这一“光偶联反应”原位凝胶技术,已经在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并可作为创面止血封闭材料,实现大动物心脏穿透伤导致大流量出血与动脉损伤的瞬时封闭。


下午是学生口头报告及壁报交流环节。本次论坛共计收到学生报名稿件200余份,经过前期初审,24份优秀稿件入围口头报告,76份稿件被遴选为壁报展示。学生口头报告以三个分论坛的形式平行展开。每位报告者精心梳理准备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报告。现场的评审老师更是与报告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口头报告环节后是与会同学们的壁报展示交流时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围绕医工(理)交叉的学术研究、课题合作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并将自己手中宝贵的选票投给了心目中最为优秀的壁报作品。壁报交流的同时,同学们还享用了论坛组委会准备的精美茶歇。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导师沙龙,邀请了众多医学领域导师和工程学领域导师,围绕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医工交叉科研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导师沙龙由梅文瀚和叶坚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薛蔚主任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钱大宏教授分别作沙龙发言。随后,参会导师们就关注的细节以及医工交叉研究开展的重点和痛点,展开了更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论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在新上院N100会议室召开。经过评审,欧阳熹,姜晨煜,章倩三位同学凭借突出的学术成果,精彩的报告表现获得了本次论坛口头报告的一等奖。另有多名同学分别获得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的多个奖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梅文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叶坚,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东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奖。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博极医源"研究生学术论坛到此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虞凌霄

摄影:陈夏晗、刘梅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