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内蒙古临床医学转化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01-27 16:39:39


2021年1月2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内蒙古临床医学转化创新论坛”顺利召开,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收到相关行业、部门的高度关注。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内蒙古科技厅副厅长张志宽、内蒙古卫健委二级巡视员乌盛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上海交通大学内蒙研究院执行院长董樊丽、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季波、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院长高维强、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古宏晨、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医生、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界的上海交大校友共100余人参会。

论坛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关心副院长主持。

张志宽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是中国的北部边疆,当前正处在“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期。他强调,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期盼科技和人才,以更为对外开放的思路、更为好用的对策、更为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全方位协作。2019年12月,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双方正式确定实施“科技兴蒙”专项行动,探索“研发在北上广,转化在内蒙古”的科技落地实施政策。他表示,在“科技兴蒙”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起了学术交流合作令人欣喜。

乌盛渊巡视员在致辞中指出,自治区科技厅、卫生健康委两个部门建立了“科卫协同”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旨在协同谋划并组织实施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结合自治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需求,加大科技成果临床转化应用和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的支持力度。他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本次合作,能够搭建起现代科学技术支撑下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的高端平台,提升健康医疗服务的效能;同时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抓住机遇,通过双方碰撞后产生新的火花,解决临床实际医学需求,解决自治区患者切身的就诊难题,让科技创新的福利惠及全区人民。

孙德俊院长表示在自治区“科技兴蒙”的战略背景和“科卫协同”的常态化机制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同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创新中心”。通过本次合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科研,将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强强联合”;不仅促进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与工学的“跨界”发展,也将加速一大批重大疾病治疗新技术从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的转化,培育一批具备科技创新思路的医学人才队伍,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在重大疾病攻关的综合实力,意义非常重大。

董樊丽执行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实施“科技兴蒙”战略发展的重大合作举措,研究院设立的“临床医学转化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先进医疗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示范应用,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学科资源优势和内蒙古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临床需求和产业需求,助力变革性医疗技术的落地推广,并最终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覆盖全内蒙古的智慧医疗产业集群,吸引国内外智慧医疗企业的集聚,带动智慧医疗产业的技术落地,振兴内蒙古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季波书记在致辞中提到,加入到内蒙古“科技兴蒙”的事业中十分激动,去年7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与诸位领导共同见证了交大内蒙古研究院的成立、生医工学院与内蒙古研究院“临床医学转化”合作协议的签订。交大生医工学科成立四十年来,学院凝练了“医工交叉、创新转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和主线,明确了“做最好学问、育最优人才、出最好成果、把成果转化到临床前线、把创新体现在服务医患一线,为解决临床难题、攻克重大疾病提供最强支撑”的初心和使命,探索构建了“高校研发、在地/离岸孵化、有组织的转化”的科研与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希望医院的各位医学专家和科研工作者能够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听取报告,积极思考,与交大的教授们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共同孵化出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解决临床实际医学需求,更好地让先进的科研成果惠及人民健康。

本次活动共邀请到十多位上海交大优质的临床医学创新转化项目负责人在论坛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环节分别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处刘晓玲副处长、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临床医学转化创新中心”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顾力栩教授主持。

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涂圣贤教授介绍了计算冠脉功能学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苗鹏副教授介绍了具备血流血氧实时成像功能的多模态消化内镜及应用。

钱晓华副教授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帕金森运动功能评估技术研究,魏红江副教授介绍了高分辨磁共振定量脑铁成像及其神经退行性疾病应用。孙俊峰副教授介绍了经颅超声刺激及应用,顾力栩教授介绍了基于电磁定位的CT引导肺癌诊疗手术机器人系统。

谢叻教授介绍了医疗机器人技术,王红雨高级工程师推介了智能麻醉机器人,孙建奇高级工程师推介了多模态肿瘤射频治疗系统产品,张春富教授介绍了酸性微环境响应多核素金原子簇、宏量制备及肿瘤转移灶诊疗技术。

古宏晨教授介绍了甲基化肿瘤早筛技术的转化研究,叶坚教授和王富副教授介绍了术中前哨淋巴结手持一体式拉曼定位仪,殷卫海教授介绍了国际原创的“自发荧光模式技术”在无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为期一天的论坛活动,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讲解了他们在生物医疗仪器、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医学影像与信息、手术导航及手术机器人、神经科学与工程、系统生物医学和疾病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可以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攻克重大疾病、破解学科交叉难题的有力工具。通过论坛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广大医生、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探讨,有望找到双方合作的落脚点,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为开发新的诊疗及技术和方法开辟出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


供稿单位:科研与学科办

作者:韦建和

审核:顾力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