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主题为“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全校共有来自18个学院的43门课程报名参赛。比赛按主讲教师职称分为正高组、副高组和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我院童善保教授获得正高组一等奖,冯原副教授获得副高组三等奖。童善保教授获得学校推荐将参加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这是我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创新的成果,也将鼓励更多的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创新探索,为培养生医工一流人才的目标而奋斗。
课程风采展示
童善保教授
课程简介:童善保教授以《生物医学统计概论》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课程团队在OBE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特别是通过课程、课堂设计的创新,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童善保,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学与人才培养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神经工程,神经信号处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脑卒中康复技术以及经颅超声神经调控技术研究与教学。主要成果曾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等;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 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二等奖(2018,2020)等。讲授过《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统计概论》、《学术写作、规范及伦理》等课程。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神经医学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创办了IEEE EMBS国际神经工程暑期学校,创建IEEE EMBS Shanghai Chapter。担任过IEEE T-BME、IEEE T-NSRE 的副主编。现任Med-X Journal执行主编,IFMBE期刊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主编。
冯原副教授
课程简介:生物力学具有显著交叉特性,包含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生物体的建模。该课程创新基于“学习科学”理论开展,通过广泛了解学生背景、采用随堂练习、结合实例并开展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
冯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针对脑组织生物力学和磁共振成像开展了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面向脑白质的一种近不可压缩横观各向同性简化模型;揭示了脑组织损伤后弹性模量随时间“增-减-增”变化规律,并提出基于流固耦合模型的机制解释;采用电磁驱动的磁共振弹性成像实现了脑组织生物力学在体原位测量,揭示了脑组织生物力学的频率特性;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生物力学和磁共振成像领域的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34篇,合著教材1本,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10项;美国密苏里州注册职业工程师,所建立的脑白质横观各向同性模型被国际同行命名为“Feng-Bayly (FB)”模型,所研制的基于电磁驱动的MRE系统被磁共振领域权威期刊NMR Biomed选为封面论文,并集成和应用于3T磁共振设备上。已完成教学发展基金课程改革项目1项,在研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发表教学论文1篇。
供稿单位:教学发展分中心/教务办
作者:靳静静
审核:白景峰,郭妍
编辑:何牧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