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我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3-04-18 17:07:46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5751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我院顾力栩教授教学团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致力于运用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针对医学图像的特征,结合临床需求,由浅入深地讲解医学图像的种类、特征、应用领域、数字化存储形式,并分类讲解图像处理的理论和算法,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与医学影像数据应用技术。前者包括:图像增强、分割、配准、融合以及三维重建等;后者则包含人体解剖结构和病变区域定位、提取、三维再现与量化分析等。教学上通过结合应用案例和课程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图像领域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负责人简介

 

顾力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委员。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世界计算机辅助放射学和手术杂志--IJCARS》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内核心期刊《计算机工程》、《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编辑委员会委员,加拿大罗伯兹医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世界计算机辅助放射学与手术学会(CARS)程序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国际会议MIAR、ITAB、EMBC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检索186篇次,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并获得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863、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项目。荣获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团队成员简介

 

郑国焱,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特聘专家,瑞金医院“广慈”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主要致力于医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外科、医疗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研究。自20191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以来,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自然重点支持项目一项,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一项。在IEEE-TPAMI, IEEE-TMI, MedIA,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14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有22篇, Google 引用次数约8090次(至20234月)。获得8项欧洲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在Springer和Elsevier出版编著3部。是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获得包括全球医疗机器人创新设计挑战赛第一名、Ypsomed 创新研发奖励、国际大会最佳论文奖和国际期刊最佳基础论文奖等十多项国际性奖励。

 

胡海波,高级工程师。1995年,1997年,2001年分别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学士、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其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和医学图像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在PACS系统方面的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PACS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超过600家医院临床得到应用。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今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将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加大课程建设支持力度,完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优化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营造重视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课程体系。

 

供稿部门:本科教务办

作者:秦方雨

审核:白景峰、靳静静

编辑:何牧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