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2名博士生获评第九届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及提名
发布时间:2024-12-27 19:09:26

      2024年12月25日,第九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会在闵行校区学生中心A100报告厅举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生毕心缘获评“学术之星”2020级博士生黄议达获评“学术之星”提名


风采展示

毕心缘


      毕心缘是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20级的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研究生,师从叶坚教授。博士期间已发表14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Cell Reports Medicine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已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和1项PCT专利。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䇹政学者等荣誉,并获批了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的资助。

      其代表性工作“Digital colloid-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by single-molecule counting” 发表在《Nature》上,针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领域内定量检测的挑战,系统阐述了基于数字胶体增强拉曼光谱(digital olloid-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dCERS)的定量技术。基于单分子计数,dCERS成功实现了超低浓度目标分子的可靠定量检测,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普遍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黄议达

      黄议达是我院2020级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研究生,师从钱昆教授。已在Nature Sustainability、PNAS、Gut等期刊发表论文18篇(以一作发表IF>10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超260分,1篇入选ESI高被引,共申请发明专利4项(1项授权)。曾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获首批国自然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


      他致力于基于质谱分子组学的癌症诊断与预后预测研究。针对高复杂度生物系统中低丰度标志物检测的难题,他构建了高性能固相质谱芯片,通过具有粗糙表面的纳米材料,结合微阵列自动点样,针对血清、血浆等复杂体液实现了芯片-质谱平台对代谢分子的快速、高通量、高可重复性检测。基于这一平台,获取了最大胃癌代谢组学队列的血浆代谢指纹图谱,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了稳定优越的诊断模型和预后预测评分系统,并在前瞻性队列中得到了一致性验证,具有广泛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

      研究生“学术之星”是学校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评选活动由研究生院与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持续推进“学在交大”,选树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典型,发挥朋辈引领作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本届评选自启动以来,相关部门不断优化评选流程,邀请130余名校内外专家通过多环节评审最终确定答辩候选人。经过现场精彩展示和激烈角逐,评委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成果综评、学术成果创新性、代表作学术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10位“学术之星”和13位“学术之星”提名奖。